HOME/Articles/

学习学习:学习“如何学习”的故事

Article Outline

最近两年的工作和生活变化,对我的自我学习和成长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经历沪江教育科技和创业两段时期,都能感受到认知能力上的提升。这都来源于持续地学习,而持续的学习来自对学习本身的学习。

李笑来老师的公众号叫做“学习学习再学习”,他的意思是:需要先学习“学习”这件事,再去学习别的知识

今天我将如何学习“学习”的故事分享给朋友。

保持开放

约在 2012 年,我开发了一个叫 Hotot 的 Twitter 客户端。机缘巧合之下,它半年内在世界范围迅速流行,成为当时 Chrome Store 和 Linux 上最流行的开源客户端之一。

当时李笑来老师是 Hotot 的用户。有一天,我拜访了他。我惊奇地发现,他和一般 Twitter 用户不太一样:只要有人关注了他,他就会关注对方。

作为一个有名气的老师,李笑来有大量的关注者,也因此关注了大量的人。他的解释是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思考时就不容易出现偏差(后来他没有一直这样做,但关注 1.84 万人已经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了)。

后来我了解到了桥水的文化,再次意识到开放的可贵。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应该接纳。

人很容易偏执,现在的互联网让这种偏执变得更严重。无论是 Facebook、Instagram、微信、今日头条,互联网巨头都在努力让人更容易陷入到自己的圈子、只看自己愿意看的、只听愿意听的,以至于做到“接受异见”这件事本身也难得可贵。

保持多元

前几个月有位做产品的朋友来见我,他说对自己职业发展感到困惑。聊天过程中,谈到学习的方向性问题。他问我是如何选择学习目标的。

我说,我认为应该减少学习的功利心吧,保持对多个不同领域的关注。就像玩拼图:如果旁边的拼图都已经拼好了,就更容易选出正确的拼图;如果拥有多个互相融合的知识体系,就更容易选出更好的决策。

在之前的经历中,我曾使用复杂系统动力理论完成用户增长的领域建模,从编剧的经验技巧中汲取产品设计的灵感,以技术视角洞察行业变革的先机,用经济学来理解人性的脆弱和美好。多次从模糊学科边界的学习中获益,我感觉很好。

经验与习惯

我们有生理和心理上的限制。

在生理上,大脑的记忆能力被划分为短效和长效记忆。前者像一块“小黑板”,写得快,擦除也快,只够写几个字;后者像一个“旧仓库”,搬进去慢,搬出去也慢,还需要整理,但能存储很多信息。这样的生理限制让我们的记忆模式远逊于计算机。

在心理上,我们天生懒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破坏和重构认知的过程,我们讨厌变化。这样的心理限制让学习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

总结经验和养成习惯是克服这些限制的好办法。经验可以帮助你构建一个逻辑自洽的系统,这个自洽的系统能节约学习时间。习惯可以帮助你构建一个低成本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能降低学习中的焦虑。

运用工具

在我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养成习惯是通过运用一些软件工具来完成的。这些软件包括:

  • Anki:帮助我记忆
  • Things:帮助我规划
  • DEVONThink Pro:帮助我收集和整理

刚才提到我们的大脑——“小黑板”很小,“旧仓库”很慢。但是这些软件能变成我们的“外脑”,可以拓展“小黑板”的面积,也可以帮助加快“仓库”的整理过程。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个工具爱好者,可以关注后续我在工具运用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