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e-->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时事新闻,我们每天要阅读上百条资讯,可里面有信息含量的可能就几条。阿兰德波顿从各类新闻分析现在的新闻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我们普通人怎么去阅读新闻,对新闻应该持一个什么态度是有参考意义的。不过他太过于关注新闻的人文功能,忽略了新闻在现代社会的娱乐意义。
评价:4 星
何伟《江城》
何伟原名是彼得·海斯勒,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江城》一书记录了作者 1996 年在中国涪陵当教师的 2 年当地生活,对当时中国城镇的现状和人们的思想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很多观点非常深刻。非常值得一读。
评价:4星
李诞 《笑场》
看完这本书觉得李诞还是活得挺真实的,书如其人。这本书几本上能够了解他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文笔也挺棒的,自然流畅。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扯经》算得上小中篇,还有短片小说集,杂记和诗。
评价:4星
徐贲 《颓废与沉默》
《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是徐贲写的一本随笔集,结构比较松散,除开一些小例子,中国式论文的痕迹比较严重,行文晦涩,分析也不是特别深刻,但是对于了解犬儒主义还是足够的。徐贲在社会公共领域还有很多著作,有时间可以看一看。
在网上总是会存在这样一种人。你努力计划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马上跳出来说你肯定干不成,你在努力实现的时候他们还是在不停的给你泼冷水,等你干成了他们还在不停的否定你,说你做出来的东西屁都不是。
“极客时间”的池老师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抨击这种人,并告诫人需要远离这种人。因为这种人会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负能量,终于到一天你完全承受不住,他们可以宣布他们的胜利,“你们看,我说的没错吧。”
这种人有一个专门的流派,就是“犬儒主义”。这种人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当时有一个叫第欧根尼的人,住在一个木桶(亦说是装死人的)里,拥有的所有财产只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和一个面包袋。有一次第欧根尼正在晒太阳,这时亚历山大大帝前来拜访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第欧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可以说得上是装逼界的鼻祖了。
第欧根尼当然有这个装逼的资本,他发展成出了一整套学说,有一大批追随者。整天就对别人冷嘲热讽,不相信任何东西,对任何事物都无所谓。到了现在,他的追随者就更多了,网上随随便便找一个人就有这种倾向。因为不用担心说了什么会对自己不利,更加肆无忌惮,对别人大肆批评和攻击,演化成一种新的暴力形式:网络暴力。
日常生活中我也会存在这种倾向,比如说玩游戏的时候,还没开始呢我就老觉得会输。一看到队友的失误就要开喷了,队友听多了也不耐烦,于是就开始内讧,最后理所当然的输掉。
评价:3星
德斯蒙德·莫利斯的《亲密行为》
这是裸猿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这本书对生活中的一些亲密行为进行了生物学分析,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对于婴儿行为的一些解释还是很有道理的。
抱婴儿的原则是模拟子宫环境让婴儿感到安全感。需要柔软的包裹,所以要尽可能大面积的接触。如果身体不能包裹可以使用柔软的布等。
要摇晃是还在怀孕的时候母亲走路会造成摇晃。摇晃的频率接近母亲走路的频率。
头偏左靠近心脏也能让婴儿感觉到熟悉。频率接近母亲心跳的频率。
拍背和低声吟唱是一种指示行为,告诉婴儿现在很安全。
对成年的一些行为也做出了解释。比如报柔软的玩具,养宠物是亲密行为的替代。这类宠物一般都有柔软的毛发,让人摸起来舒心或者能让人有一种被包裹的安全感。还有恋童问题的心理缘由是对成年人的亲密行为收到阻碍以后才转向未成年人。吸烟问题除了尼古丁的作用还有人类嘴对于柔然的苛求,就像婴儿要吸奶,大了一点要个人工奶嘴。这些解释没有明显的依据,很多看上去只是强行和生物学构造联系,信不信还需要自己判断。
他的书都有一种强行解释和关联的嫌隙,对一些解释不能太当真。
评价:3星
德斯蒙德·莫利斯的《人类动物园》
裸猿三部曲的第二部,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动物角度来解释,可以说是一本讲人类兽性的书,跟他的其他作品一样,有点强行解释的嫌疑,稍微看看还是可以的。和尤瓦尔·赫拉利相比,德斯蒙德总结的观点还是说服力不够强,没什么论证过程,第一部《裸猿》不看了。
评价:3星
俞晓群《一张旧书单》
俞晓群行文太有学者气息,文驺驺的让人感觉词不能答意,倒是稍微了解了一些他比较推崇的人物张元济,沈昌文,董乔,莫言,几米。
张元济在历史书中出现过,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电影《建国大业》中应该可以看到。他张元济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后来任董事长,在现代出版史上有重要作用。
沈昌文长期执掌知名文化杂志《读书》。在他的贡献下,《读书》形成了既不乏对学术文化界的前沿思考,又坚持大众化的轻松活泼的独特风格。也正是由于这个风格,《读书》笼络了一批时下中国文化界最忠实的读者。1996年4月,沈昌文离开《读书》,杂志风格也有了较大转变,许多读者认为“《读书》变了”,杂志的影响力有所减弱。 2003年沈昌文将主持杂志期间所写的“编后语”汇集成《阁楼人语》一书。没有了《读书》,沈昌文的见识、眼光和幽默仍然为出版界所关注。
评价:2星
艾伦·韦斯曼的《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
《倒计时》写的是人口增长,人类对环境不受控制的破坏会导致地球迟早会被消耗殆尽。
然而作者过多的关注不发达地区的现状来推算未来,对于人口和环境也只是列举几个例子和几个人口学家的公式,没有深层分析。
人口和环境确实存在相互关系。但是人口会一直增长下去吗?有没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改善这种关系。有没有可能通过政治,教育和制度设定来控制人口和环境破坏。
本书摆出了现状,对于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得不够透彻,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当然这本书无论如何都是政治正确的。它迎合了人类对于自己命运的担忧,就这点来说,提出论点就足够了。|
评价:2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