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Articles/

读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Article Outline

...

<!--more-->

金融的逻辑.jpg

一说到金融我们马上会想到股票,保险,借贷,银行。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更多的可能性,还有一些人则深受其苦。

金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陈志武在本书中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金融是跨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交换。

比如借钱,就是把自己未来的收益价值换到现在来使用。现在我没钱用,我找别人借了,未来某个时候我把这笔钱还给别人。我得到了好处,别人也获得利息或者人情。

再比如国债发行,也是借贷,只是把个人放大到国家而已。只要是民间的投资回报率大于国债利率,发放国债,适度减税会比增加税收好,把钱留给老百姓去创业。而只要政府投资回报比国债利率大,发国债就没有太大问题,就好比企业没钱了,只要企业的投资回报比企业债利率大,就可以发行企业债一样。

还有养儿防老,是把自己壮年时的价值寄存给儿子,到老年了再取出来。

金融有这么多好处,可它并没有生产出任何产品,它的价值体现在哪个环节呢?

体现在流动性上。我们通常说钱只有在用的时候才是钱,其他时候只是一个数字,并不能产生任何作用,因为只有在用的时候才能产生流通。

现在我们说的央行印钞票也不是真的去印刷机印新纸币出来,而一般是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增加货币的流动性。

货币的流动性越高,金融体制越发达,钱会自动往越赚钱的地方流动。比如我找银行以4个点的利率贷款,做点小生意年收益8个点,银行如果放着这些钱没有任何用处,我借过来就产生了新的价值。收益稳定以后我将一部分收益投入股市获得了 12 个点的年收益,这些钱上市公司拿去产生了更高的价值。

既然金融制度这么好,为什么民国,建国初期,还有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大力发展呢?金融制度完善需要一些条件和养分,比如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制度才有约束力,否则民众不信任,还容易被国家薅羊毛。其次老百姓手里应该有点闲钱,而不是只停留在温饱阶段,多余的钱才有可能流通,救命钱没人敢挪作他用。

本书还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这种借钱花的国家国力越来越强盛,而清朝等国库充足的国家却渐渐衰微。

发行国债能让国家有钱来投资,同时通过税收来偿还,如果不发行国债就要增税,人民的钱就会减少,会降低民间的流动性。发行国债相当于促进了流动性,人民更加富有,会产生更高的价值,税收也会增加。国家的投资回报率应该高于国债利率,更不能用来消费挥霍,否则发行国债会进一步亏空。

这本书对于中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孝道和三纲五常有经济学解释,看起来很有道理,任何文化和社会现象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形成,背后总是会经济和政治原因。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文化也会随之改变,我们说现在的人变得更世俗了,不讲人情了,实际上是金融发展的产物,流动性增加以后,老百姓的钱多了,不需要人情去进行利益互换了。

这本书有很多新的见解,不过前后很多都是重复的,几本是围绕着债券发行,养老,借贷等几个话题,结构比较松散。可能是作者几篇主题相近的文章组合而成,其态度要打一个折扣,总体上还是很值得看的。

评价: 4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