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查理芒格的书里面讲到,他受费雪的投资理论的影响比较深。于是我在网上买了一本费雪写的《利息理论》回来读。买回来以后看才发现这个欧文费雪和那个菲利普费雪不是同一个人,于是很长时间没有读。
近期读了才发现这个欧文费雪是利息理论的先驱研究者,论点非常独特,颠覆了很多已经有的观念,而这些理论居然是他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
之前读的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很明显是借用了这一本书当中的重要理论。而在豆瓣评分上,这本《利息理论》只有60个评价,评分高达9.2分。而《金融的逻辑》有 8000 多个评价。无意中竟让捡到宝了。
<!--more-->
要弄清利率的由来和其决定关系,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收入。什么是收入呢?收入还不简单,不就是每一个月的银行里面进去了多少钱吗?这些真的是收入吗?
实际上争论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收入毫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弄清楚收入的构成,什么是我们在生活中真正关心的事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的,这个叫做收入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
主观收入
主观或者享用的收入,主要指的是: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那些他的经验范围内所经历的事件才是他真正关心的。我们我们的收入只有用于我们的生活,只有我们从市场带给家庭或者生活中那些东西才真正算数。货币在花费之前以前是没有用处的,我们的工资不是用货币,而是用货币买来的享受来支付的。股利支票,也只有当我们用来购买食物衣服或者汽车享用时,才能成为最后的收入。类似于马克思提出的使用价值的概念。
那我每个月的工资剩下的部分没有进行享受的叫什么?不叫收入,叫投资,投资于未来的生活和收入。
实际收入
享用收入是精神层面的,是心理上的享受,是没有办法直接衡量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个叫做实际收入的,求得一个近似值。实际收入是指由外部世界中那些最后的物质事件所构成的,它包括房屋的居住,留声机或者收音机传播的音乐,衣服的穿着,食物的享用和报纸的阅读,这些事件我们把它们叫做面包和牛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活。
生活费用
生活费用是实际收入的尺度,我们讲实际收入,其实还是停留在一些物质的层面上,但是这些物质还是没有办法进行衡量,所以通常采用货币的方式来衡量。你吃一顿晚餐,晚餐支付的费用就是你的生活费用,用来求得实际收入的一个近似值。
可这是支出啊,怎么成收入了!
就货币支付的意义来讲,生活费用的总额是一个负向,它是支出而不是收入,但是它又是正向的实际收入最实用的尺度。货币,便是为这些实际收入而支付的。
有一些物品买来以后并不是只使用一次,甚至可以使用好几年,这时候物品的成本或者使用成本,必须要除以能够消费的年限,才能得出今年所花费的物品的成本,至于下一年,要记入投资。
消费和投资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它决定于花费与享受的时间间隔的长短。消费是花钱很快就带来了了享受,投资是花钱延迟到日后的享受,我们需要的面包或者机票,那就是消费,但是债券、农场、住所、汽车这些东西,就主要体现在投资上。
有一种流行说法叫做自我投资。当我在今天消费用来读书或者购买汽车。这些消费活动在今天来看,带来不了享受,甚至有时候是比较痛苦的,但是却可以给未来的生活带来享受。这些行为既是消费也是投资。
货币收入
开篇谈的每个月银行进账是货币收入。换句话说,所有得到的货币可用于,并且希望用于消费的货币都是货币收入。但是有时货币收入与实际收入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你有1万块钱的工资,你需要花费6000元作为你的消费支出,多余的4000块钱作为储蓄,那么这4000块钱就没有变成实际收入,而是变成了投资;有时候货币收入会比实际收入要小,这时候需要借钱来生活。
利率
资本,只不过是将来收入的折现,或者说是将来收入的资本化。收入与资本之间的桥梁就是利率。利率是对某一时期的货币所支付的贴水的百分比,如果今天的100块钱和一年后收得的105块钱可以交换,那么对于现在货币的贴水就是5元,也就是利率是5%,利息是将资本价值乘以利率来计算的。
那么为什么人们愿意以今天的100块钱和一年以后的105块钱进行交换呢?或者说,为什么会有利率呢?为什么会有将来收入的折现呢?
为什么会有利率
因为时间偏好,也叫做人性不耐。一般人们都会认为利息是直接依赖于资本的,但是资本财富不过是一种手段,是用来达到收入的目的,而资本价值也不过是预期收入的资本化而已,所以我们需要探讨更深层次的产生利率的原因。
利息理论和价格理论是极为相似的,事实上它就是价格理论的一个特殊方面,利率表现为在现在的财货与将来财货在进行交换时的价格。
在一般的价格理论中,任何两种东西的交换比率,一部分是由主观或者心理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相对的边际需求来决定的。在饿了很久以后,我愿意出十块钱来买一个包子,但是当我吃完一个包子以后,只愿意出五块钱买下一个包子,再下一个我不想付钱了,再下一个你甚至要给我钱,我才愿意吃了。
同样,在利息理论中,利率,就是现在的财货与将来财货进行交换时的一种贴水,有主观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说现在的财货优于将来的财货的边际偏好,这种偏好叫做时间偏好,或者叫做人性不耐。
等于说,现在有10块钱,让你去买一个你喜欢吃的东西,比如苹果,那你拿到这个苹果肯定是希望现在吃,而不是等到以后,但是如果在两年以后还是这十块钱,你可以得到两个苹果,那你说你会考虑一下。这种贴水就叫做利率。
为什么一个人租赁房屋时总是要立即可以居住的房屋,而不是要六个月以后才可以居住的房屋的权利呢?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房屋的使用要早六个月。
如果两套房各方面因素都一样。一个是现房,一个是期房,那我们肯定愿意买现房,因为我们可以马上投入使用。如果现房的价格稍微高于期房的价格,也会有很多人买现房,这种价格的贴现率也是利率。
总之对于种类相同而时间早晚不同的资本财富或者资本财产,人们之所以偏好于可利用的资本财富,其简单的理由就是因为它能够较早的提供收入进行消费。
只要有时间的因素存在,便有利率的问题存在。利率是整个价格结构中最为普遍的价格,也就是货币的价格,现在货币与将来货币交换的市场就叫做金融市场。因为有利率的存在,只要你持有现在的货币收入不投入消费,这些货币将会不断的贬值,贬值的速度是每年的利率。这个贬值跟因为通过膨胀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并不一样,利率所引起的贬值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引起的,而通货的贬值是因为货币流通引起的。
时间偏好主要由决收入决定
每一个人的时间偏好或者说人性不耐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愿意现在的100块钱来交换一年后的105块钱的意愿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倾向于使用现在的100块钱,而有的人呢,会倾向于使用一年后的105块钱。
这种人性不耐,或者说时间偏好的程度是由收入川流的四个特征来决定的。
- 他所预期的实际收入川流的大小;
- 收入的时间形态。这种是收入是固定不变的还是递增的还是递减的,或者有时候多有时候少;
- 收入的构成,包括有多少饮食住所娱乐和教育的分配比例 收入的偶然性也就是收入的风险大小,或者不确定的程度。
一个人是必须要生存的。假如一个人的收入只够支付一块面包,那么即使他可以得到1万倍的利息,他也绝对不会留到明年,因为如果他这么做的话,那他在这个时候他就要挨饿了。所以如果收入比较少,那么他的人性不耐程度就要更高,也就是说他想获取的利率更高。
通常来说收入递减的情况下人性不耐的程度会更低。收入递增的情况下,人性不耐的程度会更高。
风险有时候会增加不耐,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只会降低不耐,这要看风险发生作用的时间而定。我对于未来不确定那么他就会更加注重未来的收入,也就是说,他们的不耐会降低,而如果对于现在不确定,那么他们就会更加注重现在的收益。
时间偏好还受个人影响
不耐,除了受收入的影响,还会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和环境的影响。
- 一般来讲远见越大,不耐越小。
- 习惯对于不耐的影响。有一些人就习惯储蓄,他们的不耐是比较低的,还有一些民族,提倡消费主义,那么他们的不耐就是高的。
- 个人对于子孙后代考虑,当然可以归结到远见里面。
收入和利率的误解
资本收益不是收入。资本收益只不过是将来收入的资本化,他们绝不是现在的收入。收入可以用于投资,从而转变为资本,资本也可用于消费,从而转变为收入。在利息理论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收入,绝不是储蓄或者资本的增加。
资本与收入间的关系,总结起来是:
- 资本价值是收入的资本化或者收入的折现;
- 如果利率下降,则资本的价值也就是预期收入资本化的价值就上涨,反之则下跌;
- 资本价值的涨跌表现在相土地之类的耐久财货上比较大,表现在衣服之类的暂时财货上就比较小。
根据资本和收入的关系,我们知道资本不过是对未来的收入的贴现。所以对于未来投入多少资本,取决于你对现在的生活水平和对未来的生活支出的一个预期:如果你对未来的支出的预期过多,那么你就会投入更多的资本,减少现在的支出。但是实际上呢,你的未来的支出可能很小,这就会造成资本浪费,当然有可能对未来的预期比较小,那么你就会把所有的钱都花在现在,也就是所谓的消费主义。
利率水平通常是用货币来表示,就叫做货币利率。货币利率和实际利率并不一定会相等,当物价上涨或者下跌的时候,货币利率和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用货币利率来表示实际利率的时候,通常是不考虑物价因素。
当通货膨胀的时候,也就是物价上涨的时候,虽然货币利率一样,但是它的实际利率可能已经跌到负70%以下,因为同样的货币他能够买得到等价的财货已经远远变小了;当物价下跌的时候,我货币利率可能还是一样,但是实际利率可能已经到百分之百以上了,这时候因为你的一块钱的货币可能买到的财务已经非常非常多了。
关于利率的说法,还有几种很危险的说法:
第一是说利率决定于供求或者说利率是货币的购买力,因为他是他们都表示货币的价格,显然他们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货币的购买力增加并不代表利率会变化。通常当货币的流通加倍时,物价也会加倍,所以同样的购买需要加倍的货币需求,随供给而加倍,但是利率还是保持不变。但是货币的购买力变化会引起人们对于未来收入的看法,从而影响利率。
第二种论调是说利息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剥削,这主要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说的论调。说假设树龄25年的一棵树,价值15元,种植成本也就是劳动力需要 5 元的成本,那资本家种植时支付成本 5 元,25年后他可以额外获得10元,那么为什么获得这 10 元的不是种植工人,而应该是资本家呢?
答案是工人可以获得这额外的 10 元,只要他等待25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风险,包括时间产生的不确定性和其他风险,这就是利率的作用。
第三种论调,把资本和资本产生的价值的因果关系搞错了。并不是资本产生了收入价值,资本家获利并不是因为他有钱,他的钱特别香,相反的是收入价值产生了资本的价值。
一个果园价值10万块钱每年的收获值5000块钱,不是因为这个果园值10万块钱,所以他可以获得价值5000块钱的年收益,而是因为这个果园每年能够产生5000块钱的收益,根据利率5%,他这个果园才值10万块钱。
如果你存10万块钱到银行,并不是说你有了10万块钱,根据利率你就可以获得5000块钱而是因为你的投资有了每年5000块钱的收益你存在银行的这10万块钱才值10万块钱,如果她产生不了任何收益的话,你这个资本10万块钱没有任何资本价值。
那么,利率多少是怎么决定出来的,是央行定出来的吗?下一篇再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