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临毕业的时候,一度感到很焦虑。学位论文修改了很多版,依然被导师找出很多问题。更严重的是,找工作不顺利,即使毕业了也没有落脚点;同学眼中我是技术牛人,但居然不能应对面试,让我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我干这行到底行不行。
有一天,我坐在导师对面,他放下手里的我的论文,对我说,“不要患得患失”。我当时心里很不服气:我怎么就患得患失了,凭什么说我患得患失。而且患得患失怎么了,我当然希望能找到好工作,谁不希望能找到好工作。
最初,我将走出焦虑归结为对情绪的控制。直到看了 Cat Chen 对《How to Fail at Almost Everything and Still Win Big》的书评。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你需要保持充足的 energy 来尝试很多的事情,这样就算大部分都失败了你还是成功的。为了让你保持有足够的 energy,你需要有一套 system,而不能依赖于设立 goals。
比如说,我当时最重要的目标是,找到工作。那么如果我每通过一场面试,我都会很开心;而面试结果不理想,我就会很沮丧。我当时所有的面试结果都很糟糕,因此陷入很糟糕的情绪,并且基于结果给自己作出不好的评价,energy 流失,无心进行面试准备,并影响后续发挥,从而让结果变得更糟糕,形成恶性循环。
后来,我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找到工作”上,也就不关心“自己离找到工作还有多远距离”。取而代之地,我规定自己每天要在《编程珠玑》和《编程之美》上做若干道习题。只要学会了一道题,多知道一种 DP 处理方法,我就感到很开心 —— 即使那段时间,我每次面试笔试都在失败,每天都被面试官评论说:“抱歉同学,我们觉得你不太 OK”。
所以我能走出焦虑并非是能对情绪进行控制,而是无意中采用了依赖 system 而不是 goals 的处理方法。按照文中的说法,就是goal 会失败,system 不容易失败,因此不容易造成 energy 流失
。不尝试为了追逐目标而控制情绪,而是去修改自我评价的角度,这样更利于长期事务的执行。
后来我在 2015 年离开腾讯参与创业,期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前所未有地多,应对得也非常仓促和糟糕;不过并没有因此而再次陷入焦虑,也许这也算是一种成长。
当然,这不是什么深刻的道理。虽然大量事务都是目标驱动以及结果导向的,但至少他们所造成的压力以及压力的副作用可以得到缓解。以及,这本书既然很搞笑,我就把它加到书单里了,读完后再来看这篇文章的理解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