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1.A 为什么一定要掌握自学能力?
- Part.1.B 为什么把编程当作自学的入口?
- Part.1.C 只靠阅读习得新技能
- Part.1.D 开始阅读前的一些准备
- Part.1.E.1 入口
- Part.1.E.2 值及其相应的运算
- Part.1.E.3 流程控制
- Part.1.E.4 函数
- Part.1.E.5 字符串
- Part.1.E.6 数据容器
- Part.1.E.7 文件
- Part.1.F 如何从容应对含有过多 “过早引用” 的知识?
- Part.1.G 官方教程:The Python Tutorial
- Part.2.A 笨拙与耐心
- Part.2.B 刻意练习
- Part.2.C 为什么从函数开始?
- Part.2.D.1 关于参数(上)
- Part.2.D.2 关于参数(下)
- Part.2.D.3 化名与匿名
- Part.2.D.4 递归函数
- Part.2.D.5 函数的文档
- Part.2.D.6 保存到文件的函数
- Part.2.D.7 测试驱动的开发
- Part.2.D.8 可执行的 Python 文件
- Part.2.E 刻意思考
- Part.3.A 战胜难点
- Part.3.B.1 类 —— 面向对象编程
- Part.3.B.2 类 —— Python 的实现
- Part.3.B.3 函数工具
- Part.3.B.4 正则表达式
- Part.3.B.5 BNF 以及 EBNF
- Part.3.C 拆解
- Part.3.D 刚需幻觉
- Part.3.E 全面 —— 自学的境界
- Part.3.F 自学者的社交
- Part.3.G 这是自学者的黄金时代
- Part.3.H 避免注意力漂移
避免注意力漂移
注意力漂移,是我杜撰的一个词,用来作为 “注意力集中” 的反义词 —— 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是 “注意力不集中”,而是…… 而是更令人恼火的一个现象:
“注意力所集中的焦点总是不断被自己偷偷换掉……”
比如,你本来只不过就想着去 Google 一个编程错误信息的解读,结果不知道怎么就 “注意到” 了另外一个东西,比如,“某编辑器的皮肤”,然后你就 “顺手” 把它下载下来,然后 “很自然地顺手把它装上”,而后又看了看,觉得有点必要于是 “顺手做了点定制”…… 然后欣赏了一会儿,并自我得意一番之后 “突然发现” 自己还没有解决两小时之前要解决的问题!
说这种现象 “令人恼火”,是因为那注意力所集中的焦点,是被自己偷偷换掉的!
好奇心越重的人,越是容易被注意力漂移所拖累。
好奇心是好东西,而且是必须认真呵护的东西 —— 几乎最重要、最强劲的自学动力,都混合着好奇心出现并持续。
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里,很多孩子本来是可以成为自学专家的,结果,99.99% 都被父母给毁了 —— 而且还是不经意地毁的。那些父母毁掉自己孩子的方法简单直接又粗暴、且毫不犹豫。
刚开始图好玩,小孩子问啥都回答…… 当然,最初的时候,小孩子问的问题也很容易回答;就算不容易,也很容易糊弄过去。没多久,父母就开始应付不过来了,一方面自己也没那么多耐心了,另外一方面是更为严重的问题 —— 自己的脑力不够。再加上那时候也没有 Google,所以,父母的反应惊人地一致:“去去去,赶紧睡觉!怎么就你事这么多?!”
一个个小朋友就这样被毁掉了,他们的好奇心就这样成了他们自己要主动避免的东西 —— 否则就会挨骂,谁愿意动不动就被一通数落呢?
好奇心是驱动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最重要动力之一。所以必须不断呵护,呵护到老才对。
然而,就是这个如此金贵的东西,也会成为拖累;而且,若是真的被它拖累,那么最终真的会感觉非常遗憾,被好东西拖累 —— 太可惜了。
刚才所描述的,还只不过是两个小时而已的 “损失”。事实上,被注意力漂移所拖累的人,损失肯定远不止如此。在做 “工程” 或者 “项目” 的时候 —— 尤其是那种非实物类的工程或项目,比如,写个书,写个软件之类的 —— 注意力漂移导致的结果就是:
时间不断流逝,可是工程却永远没有结果。
这种损失,完全是任何正常人都没办法承受的…… 这话其实并不准,因为事实上据我观察,绝大多数人受到这种拖累的结果,自己其实无法想象 —— 因为永远没有完成过什么项目,永远没有完成过什么工程,又如何知道自己损失的究竟是什么呢?
到今天为止,我自己依然还是个需要不断与 “注意力漂移” 争斗的人 —— 许多年前,我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时候,经过思考,就接受了一个事实:
注意力漂移不是能杜绝的现象,但必须在关键时刻有所应对……
如果当年的我没认真想过这事,没思索出对策,那么后来的我也不可能写那么多书,转行那么多次,自学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技能…… 当然,各位读者也完全看不到现在正在阅读的文字 —— 因为它们不可能被完整地写出来,甚至干脆就不应该存在。
在罗列并比较众多策略之后,我选了一个看起来最不相干,却最本质的策略:
把 “全面完整” 放到最高优先级。
而后,这些年全靠这个策略挺了过来……
当我想做什么事的时候,或者想学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会投入一定的时间去琢磨,这个事或者这个东西,要做得全面完整,或者要学得全面完整,那都应该做什么呢?在思考如此严肃的问题的时候,我还是习惯用纸和笔,写写画画 —— 迄今为止没有找到合适的电子设备和软件替代。
我买笔记本,不是为了记笔记的,因为记笔记这个东西,实在是在电脑上做更方便,许多年前开始就是如此了。我的笔记本主要用来做一件事:
罗列整理那些为了做到 “全面完整” 而必须优先做的事。
用列表也好、或者用图表也罢,反正都是要不断整理修订的,而它的存在,给了我一个优先级:
除了这上面罗列的这些东西之外,在当前时间段,别的都不如它们重要。
一旦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这上面的关键之时,一旦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漂移到其它当前并不重要的事项上,就马上纠正。
谁都知道应该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可问题在于,如何判断 “是否重要” 呢?全面完整这四个字就会给我指引。
一方面,是用全面完整来保持自己对重要事情的关注,另外一方面,还需要提高对抗不相关完美诱惑的能力。十年前,我写《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时候,还把这东西叫做 “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现在我已经把这个概念升级了 —— 因为更准确地讲,那不是 “完美主义者的脆弱”,那是 “能力不及格者” 的 “轻重不分”。
早些年,我跟很多人一样痴迷于电脑这个东西,也跟很多人那样,用 Windows 惯出来了坏毛病 —— 动不动就重装系统…… 重装系统很浪费时间的,但那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忍不住去干那事,哪怕有些小毛病,马上就受不了,弄的好像重装一个干净的操作系统会让自己的世界焕然一新一样。
再后来就明白了,这绝对就是自己的毛病 —— 做事不分轻重。
说实话,这也不是自己想明白的 —— 我没那么聪明。是因为遇到了一个高人。他的电脑桌面上,乱七八糟摆满了各种图标,从不整理。我问他这不影响效率吗?他说,明明有搜索你不用,到底是谁效率低下?我被问愣了,无言以对。
我又发现他根本没有装杀毒软件…… 我问为什么?他说,“养几个虫子玩玩也没什么不好……” 不过,他转念又告诉了我他的思考。他说,只要平时习惯好,病毒进来了也没啥可偷的,但更为关键的是,他用电脑是干活的,而不是干杀毒的活的…… 脑子如此清楚,让我自愧不如。
但学到了。
虽然我还是做不到桌面上图标很乱,虽然我是因为改用了 Mac OS,所以不装杀毒软件,但注意力要放到应该放的地方,这事我记住了,牢牢记住,从此之后许多年,从未忘过。每次发现自己轻重不分的时候,就会想起他,然后就改过自新。